西江日报 | 文艺评论:《瑞鹤归》中的肇庆元素与文化价值
分享到

  取景于肇庆的梦幻国风舞蹈《瑞鹤归》,以肇庆诸多的秀美山川,碧波流水为舞蹈的背景,向观众展现了肇庆浓厚的文化元素与文化价值。


舞蹈《瑞鹤归》中的披云楼。


  瑞鹤,作为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,有隐逸、君子、神仙、祥瑞、长寿等象征和寓意。舞蹈中,舞者用优美动人的舞姿向世人展示了肇庆的鹤元素。丹顶鹤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对生存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。许多人不知道的是,早在二十年前肇庆就引进丹顶鹤物种,通过打造星湖湿地公园,自主研发保护与濒危繁殖技术,让星湖丹顶鹤生态园内的丹顶鹤群数量达到了74只,这是我国南方地区丹顶鹤数量最多的园区。在《瑞鹤归》中,除了鹤元素以外,还有许许多多的肇庆元素与其蕴含的文化,吸引着观众的目光。最令观众心驰神往的,自然是肇庆秀美的山川湖泊景色。

  《瑞鹤归》的开头,便是几只仙鹤从星湖景区天柱摘星上方优雅飞过,由仙鹤“化身”而成的舞者轻甩水袖,将观众的视野带到星湖景区的水杉林。林间高大挺直的水杉在晨曦与淡淡的薄雾中,显得威严而神秘。结合舞者飘逸的舞姿,好似置身于仙境。

  接着,镜头随着另一名舞者轻盈步伐之间,带着观众走过了星湖景区水月宫、丹顶鹤岛、千年诗廊、叠翠桥、月亮桥、牌坊广场、水月岩云等等著名景点,而上述的大部分景点,都是七星岩风景区的组成部分,其面积达8.23平方公里,由五湖、六岗、七岩、八洞组成。在岭南地区,肇庆的七星岩风景区素有“岭南第一奇观”的美誉。

  而在此次节目播出后,七星岩的天柱摘星、玉屏叠翠、千年诗廊、仙鹤呈祥、石洞古庙等自然人文景观,无一不吸引着电视机前的观众。吸引人们视线的,除了秀丽的风景,更多的还是景观古迹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
  舞者在千年诗廊前翩翩起舞,身后石壁上的朱红漆字的诗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恍惚间好似看到了一场古今时空的对话。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在一览七星岩的美景时,总是会忍不住提笔慨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留下大量绘画石刻与诗词歌赋,在无尽的岁月流逝中,这汇聚着一首首千古名篇的石壁,成了历史的博物馆,成为七星岩景区一道不可多得的历史古迹。据专家考证,壁画上的诗文最早可追溯到唐开元年间,开元年间的学者李邕便在石室洞口留下了著名的《端州石室记》,在此之后,李绅也曾在石壁上笔墨翻飞之间题写诗句。宋代包拯、周敦颐,明朝俞大猷、吴国伦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,都曾在洞内外留下了诗文或是题名。

  近代则有叶剑英元帅到此游览七星岩,而后也作诗一首《游七星岩》:“借得西湖水一圜,更移阳朔七堆山,堤边添上丝丝柳,画幅长留天地间。”以此来赞美七星岩的秀丽景色。时至今日,七星岩石刻共有630余幅。在此时此刻,雕刻在石头上那一笔一划,已经不是赞美美景的山水诗词,而是我们与前人共情的媒介,更是千年岁月历史的伟大见证。也正因如此,陈毅元帅撰诗称其为“千年诗廊”。

  在瑞鹤的挥翼下,镜头又将观众的视野带到了古城墙、披云楼、砚洲岛包公楼、陈氏宗祠。

  清正廉洁的包公曾赴任古端州,而砚洲岛包公楼是肇庆人民纪念包拯功业的一座祠堂。包公楼的牌坊上有“孝肃”二字,那是包公的谥号,也反映了他的忠孝精神。

  提及砚洲陈氏,相信许多人都曾听过陈焕章,他是康有为的弟子、末代进士、国内最早的留美博士之一。香港的“孔教学院”与《孔门理财学》也是出自于陈焕章先生手中。

  包公祠是廉政文化、孝文化、官祠文化的体现,陈氏宗祠是家族文化、私祠文化的体现,二者都以祠堂的形式出现,但都体现了一身正气,政府与家族的正气,也都体现了文化、血脉的传承。


古城墙披云楼


 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900多年历史的肇庆古城墙,披云楼、朝天门、炮台、墩台和雉堞的重建和修缮,延续着肇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  画面镜头来到被称为“岭南第一名山”的鼎湖山,舞者在鼎湖山蝴蝶谷起舞,画面中长桥自然地贯穿整个山谷,结合着山谷两侧的弧度,让景观得到了升华,加强了人文与自然的联动关系。


砚洲岛陈氏宗祠


  肇庆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,星湖各大景区与鼎湖山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,诗画般的自然景观离不开政府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政策,离不开当地市民的贯彻落实与鼎力支持。正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秀丽的自然资源相互融合,才成就了一系列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。《瑞鹤归》用艺术的语言体现了肇庆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以及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。


粤ICP备05008891号 © 3522集团的新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
地址: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:526061